(一)
寒假里,给刚上初一的表妹辅导数学。虽然觉得作为一个过了高数和线代的国民平均智商水平的普通青年,还是不放心的看了一遍课本。
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两条平行直线内错角相等。
看到聪明伶俐的妹妹将头抵在桌子上,扭股儿糖似的在草纸上画来画去还是没有列出正确的方程式,我心中不耐烦的因子一点一点聚积,二郎腿摇晃的频率也越来越快。
“这么简单都不会做”,“集中精力”,“到底有没有在听”,“要好好读书”。
我老成的拍着妹妹的肩膀,这些话熟练的溜出我的喉咙,此情此景如此的顺其自然,甚至没有发觉那时我的口气,像极了七年前的爸爸。
似乎有种关于女生上了初中数学就会变得不如男生的说法。七年前上初一的我,也是以同样憋屈的姿势趴在这张写字台上,理不清一道简单到用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的思绪。好像忘记了,因为学不会去绝对值符号,气得爸爸掰断了我的自动铅笔。
我开始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着较我也并不年幼许多的弟弟妹妹,却彻彻底底的忘记了自己同样从那个年纪过来时充沛的感情和彷徨。我劝慰弟弟好好读书,不要荷尔蒙一泛滥就去招惹是非打架斗殴,口里举着的例子也许并非是我亲身经历,人生百态酸甜苦辣,无形的恐惧感早已严严实实的将我笼罩,话一出口自己都甚觉厌烦。
“你懂什么,不过大我几岁”,通常,弟弟都对我不置可否。十七八岁的年纪里,自然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划拳拼酒,兄弟意气,冲冠一怒为红颜。不过是一个血脉卉张小小少年所做的疯狂事,我仍险恶地将它归在万劫不复那一栏里,转身离开。
好像忘记了,为了受了气的好姐妹,也曾把人家糗在教室里恶语相加的自己。
我的弟弟,终将会从这个冲动仗义的热血少年变成审时度势礼貌有加的冷漠男人,我并不忧心家人心中他此刻看似无望的未来,来来往往,所需的不过是时间。
当我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横眉冷目满面肃然,将所有的谈话加上劝告的语气,才惊觉那些可以恣意无知的日子保鲜度太低,一转身,就已成昨日黄花,是真真切切要说good bye的。三年一代沟,我亦不想故作老成,打出神马悲凉的手势为赋新词强说愁,大同世界和谐社会的,偏偏有些东西潜移默化的吹灭了我出海远洋鼓鼓的帆。如有可能,我也想声情并茂的赋首行路难歌颂一下际遇之奇妙世界之可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等俗人心胸难抵唐朝阿Q,他吟长风破浪会有时,我心中嘀咕道,道路阻且长,未来安可知。
晚上和妹妹遛弯,假期的学校陷入庞大的黑暗中,淹没了年复一年的嘈杂课间和在电风扇下纷飞的试卷油墨味,他此刻静静的伫立着如同一个静待猎物的野兽。妹妹清脆的声音一直未停,唧唧喳喳的讲着她厌烦的女生。上帝造人雨露均施,会被全班男生喜欢的漂亮女生均匀的散布在全国各地旮旯角缝,并且似乎都会适时的出现在这个年纪,我的妹妹因着遗传作用,沿袭当年的我,也当起传递情书的电话线。是么,真好玩,我漫不经心的附和着她,并不惊诧于爱情发生的年纪之早,初中时刚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班主任故作老夫子教育我们早恋并非爱情,而只是青春期里异性互有好感的正常生理现象。
可是,如果那些真挚的,不言而喻的,欲说还休的,充斥了整个青涩的季节的恋情不是爱情,那之后,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爱情。
我不懂在一双狡黠的眼睛背后,这个14岁的小脑袋瓜到底装了什么,那里总有一片宁静而富饶的海,正如我不懂七年前的我的世界里如何拍荡起浪花一样。那个年纪的我们如同海面上绵延的波纹,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我隐隐看见十四岁的我呲着白牙,眉开眼笑,一路南辕北辙的狂奔。忍不住叫住她,慢一点,请再慢一点。
时间,它如漩涡般把我们搅在一起,打着愉快的旋儿,沉入寂静的蓝色海底。
(二)
不知道何时开始,“人生就是如此”这样的话会时不时的从嘴中蹦出来。假期里初中高中的同学大聚小聚也有几场,有一些已经先一步进入社会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见面伊始自是开怀大笑东拉西扯把上学时候的囧事挨个一件件翻出来打趣,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话匣子打开饭桌之上便气氛陡变,社会这把锉刀着实锋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直到你油光滑亮的在每一道夹缝里游刃有余。肤发授之于父母,蜕皮的过程就如掐你表皮的一点点肉,无需使力就痛苦异常。听着他们或云淡风轻或悲愤交加的经历故事,不自觉中嘴角挂着理解,眼底却盛满悲悯,因为我知道,那也即将是未来的我所无法避免的窘境。即便离别时刻有多胶着,火车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按时开走,士兵总要上战场,丑媳妇也免不了见公婆,我的鸵鸟心理亦只能在这象牙塔里护我周全,你我皆凡人,对现实的无力感终究一步一步渐入肺腑,侵入心脉。并非理想太丰满,而是现实太骨感。
快回学校的时候,被我一个哥们敲诈了一顿驴肉火烧。他诚恳阐述了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朴素理想,还对我提出了回我的小县城进个银行守着老爹老娘过一辈子的中肯建议,当时自然回应了满含鄙视的正宗白眼两枚。回校之后,乱糟糟的麻烦事一大堆,那个片段却开始不断闪回。二十年来我一直在难得的安逸中畅快的做着春秋大梦,企图用颠倒作息习惯来屏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九晚五儿女承欢的最终归宿。饱暖思淫欲,当我满怀委屈在那铺天盖地的针芒里死命扑腾时,心中想着的,不过是家里的饭菜,父母的笑颜。平凡,有时仅仅是一念之间。
而安逸,是一支海洛因,是会让人上瘾的。
(三)
狗血异常华丽丽的韩剧是早已经不看了的,热血漫画似的日剧也逐渐没了兴致,玛丽苏到浑身酥软天崩地裂的台湾小言情更是被我恶狠狠的甩出了我的生活,倒是平时打着学英语的虚伪口号看几集纸醉金迷的美剧来喂饱我的眼球。回家之后,却看完了整整三十九集的《北京爱情故事》。大陆电视剧这些年竟是也出过几部好电视剧的,当然不含芒果台天雷滚滚的自制大剧。诸如前些年的《奋斗》,《蜗居》,去年的《裸婚时代》,和今年的《北京爱情故事》。没有穿越,没有h4,没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玛丽苏女主,没有你是疯儿我是傻,仅有的温情也夹杂着现实的冰渣。这个年头了倘若你还可以为了电视剧里面的人物流下同情的泪水,除了这个人物命运着实太惨,那唯有的可能便是这荧幕上的人,像极了现实中的你。
像疯子这样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是几乎每个人的生活圈子里都会存在的人物形象,只要他们稍微靠谱一点就胜过我们拼命十点。像我们这般灰头土脸的平民百姓,是连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机会都没有的,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尚且不及,只怕还未成浪子,便被社会如关羽斩颜回一般一刀劈下马来。即便他帅气多金,笑起来迷人又动人,眼中都是秋天的菠菜,我也唯有嫉恨的感觉翻腾不息,对,就是嫉恨,既嫉妒又恨恶。虽然最后饰演了这个角色的导演陈思成满怀私心的令他一夜长大,而且抱得沈冰这个美人归,如我等刁民还是躲在石小猛背后低声的喝倒彩吧。
而如沈冰这样圣母光辉披泽大地的角儿,也不是屁民们可以攀比的,她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衬托出我们的自私自利阴险狡诈市侩世俗,以供后人瞻仰。我的闺蜜感慨道,像我们这种浑身上下一个温婉的细胞都没有的大傻妮,以后也只能找个老男人了。然而林夏是年轻漂亮会唱歌会玩塔罗牌的神算子大傻妮,少了这些定语的我们,即便得了绝症也没有大药瓶子,我就是有病,怎么,你有药么?
我曾经和一些看过《北爱》的朋友念叨过多次,我最喜欢的不是那三个王宝强麾下的士兵,而是吴魏和伍媚。虽然李晨的颜依旧是那么鲜美多汁垂涎欲滴,像古希腊大理石雕塑一样的理想主义者吴狄,浑身散发着汉白玉一样的纯洁无暇,然而比起吴魏和伍媚他真的很吴力。在那么多三观不正的故事里,吴魏和伍媚恰好是我喜欢的励志故事,总该有人站出来证明一下投胎失败也可以是成功之母,只要我努力我拼命,投之以十斤木瓜,总可以报之于琼琚。
而那个被八万块钱逼得上树爬墙的苦逼青年石小猛,我已无需再不厚道的置评他,爱情和面包选哪个都不是错,“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北京,在我的心里,那里依旧是一个可以与梦想画等号的名词。在我的初中高中时代,我曾无数次的同我的闺蜜承诺许愿打赌期盼一起北上。北上北上,不为十里洋场纸红灯酒绿,不为高楼耸立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北京,五年级的社会课本就告诉我,那里,是祖国的心脏。很多人不理解数以万计的北漂,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北漂其实不应该叫北漂,应该叫北赌,他们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想在这个看似机会遍地的城市里试图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一旦踏进了这片土地,北京便成了心头里的一道疤,不抹平是绝不肯回的。我深以为然,不要告诉我北京的空气有多么不新鲜,北京的交通有多么的拥挤,留在那儿的希望就已经艰巨得令人心生绝望。
也许正因为绝望才可以孤注一掷。
(四)
人一得闲的时候,就免不了陷入咸湿的回忆中去。
梦境中逼仄的楼道里推推搡搡,喑哑的哭声伴和着春风拂柳般的笑,灰黄的老式电风扇仿佛靠着摩擦起电吱吱呀呀的转动,悄悄吹开了布满了红色叉叉的数学试卷,皱着眉头做受力分析的女生隐隐的露出一丝星白的头皮,那时阳光真是好,好到我在这片温煦中懒洋洋的睡着了。
对不起回荡在空气里没人听。
我愿意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
我贱兮兮的想回到那个四周放一次大周,每天跑两次操,周考月考期末考不断,穿着丑陋的蓝色校服的地方。就是那个粉笔屑唾沫星纷纷扬扬,空气中充沛着汗水和泪水的地方。
那里遗失着我沉甸甸的梦想。
果真,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